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

愚者的牢騷理論 (1) - 鏡之愛情論

愚者除了是個老饕,亦是個充滿嘮叨的理論家,大凡任何事情,總有自己的見解,並愛搬出一套套似是而非的理論及例子來增強自己的說服力。如果看倌看到這裡仍未奄悶,愚者倒有興趣和你分享一下自己的牢騷理論。

愚者自問是個關心朋友的人,每每朋友有疑難或鬱悶,愚者都極樂意聽朋友的牢騷或鬱結。大抵愚者的朋友亦多屬性情中人,每每多因感情而煩惱。經常聽到朋友訴說是否應該回頭找回之前的男女朋友云云,每遇此類,愚者總愛搬出下列理論:鏡之愛情論。

愚者以為:感情及愛情,其實就像一面鏡,當它是完整的時候,是美好的,平滑的,反映出的,亦是閣下的笑容 (試問誰人會哭著照鏡?)。但當一但一面鏡破了,有了裂痕,則無論有多巧手的工匠,用多少的心血,用多少精良的材料嘗試將鏡子湊合,那鏡子終難再完美無瑕,那裂痕將始終存在,尤其每次當你獨自站在鏡前自憐時,那裂痕將永遠是那麼的觸目驚心,永遠的提醒著你那次意外在你影像上留下的疤痕。更甚者是,那湊合的鏡子,將會有一條永遠的弱痕,如果那鏡子再次受壓,它必然的會先從上次的裂痕的修補線上崩潰,漫延直至碎裂......

一段感情亦如是,未有風波前,總是美好的,但一但摔壞了,裂開了,則無論如何用心補救嘗試用強力膠勉強湊合,但下次要受壓時,則如天下情侶爭吵時一樣,總會回想到上次分手的經驗及埋怨,裂痕,總會從上次的傷口開始。如果沒有完結的覺醒,就只會落得 爛鏡 > 補鏡 > 爛鏡 > 補鏡 的循環中,直至鏡面體無完膚,或者鏡匠已經再沒有材料和心機去補鏡為止,但,回頭已時百年身,覺醒之時,方發覺自己已經蹉跎了歲月,而市面,已經再沒有鏡子賣了。

所以諸位,當鏡子仍是美好時,要珍惜它,愛護它,不要讓它有機會破裂。而若你仍然有機會去選鏡子,就必定要去選一塊完整的,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。

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

婚姻相對論

"男人結婚是因為疲倦了,女人結婚是因為她們好奇,結果兩者都失望了。" ~ Oscar Wilde (1854-1900) - 王爾德。

看近來身邊的友人,都紛紛就婚姻的議題與我聯繫,正所謂:有人辭鄉歸故里,有人漏夜趕科場。有些朋友自少同窗,學究中西,做事果斷明確,知其心非齊人之比;亦有投契的新知,雖然小事糊塗欠穩,但亦屬三思慎行之輩,何故最近都為這個沉重的話題所窘呢?愚者每思之念之,亦感憾甚而悵然。

這裡不是法庭,而愚者亦非判官,故無從妄言批判他們每斷關係中孰是誰非,但愚者以為,他們都是犯了一個毛病:以為愛人,但其實愛自己,所以用自己的方法愛人,但最終只是愛著自己心目中的他/她。

自古無論中西,都有一個推己及人愛的概論,西方中的聖經,有記著要"愛人如己";萬世師表孔聖,就標榜 "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"。無疑,在理論上,這是正確及偉大的,但在邏輯上來說,是否就正因為"己之所欲",所以就"施之於人"呢?

愚者冷眼旁觀,朋友們就是都用愛自己的辦法,主觀地認為某些客觀條件及提供某些資源就是愛人的最好辦法,殊不知,沒有了交流,就是將愛變成習慣,到病入膏肓,就為自己找些藉口,互相怨懟,到最後造成雙方都無法彌補的遺憾。

愛,從來都不是想像出來的。或者再確切點說,愛,從來都不是為自己的。當一段感情雙方都是想從中撈點好處的時候(可能是想有人愛錫關心自己,又或者是想有人同渡佳節),這根本就不是愛,不過是樁交易。當好奇新鮮感逝去,交易也就完結了。

愛是甚麼?

愛是恆久忍耐﹑又有恩慈﹑愛是不嫉妒﹑不自誇﹑不張狂﹐
不作害羞的事﹑不求自己的益處﹐不輕易發怒﹑不計算人的惡﹐
不喜歡不義﹑只喜歡真理﹐凡事包容﹑凡事相信﹑
凡事盼望﹑凡事忍耐。愛是永不止息。
(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四至八節上)

愚者不是一個虔誠的信徒,到現今亦未能決志,但以上的話,愚者認為有意思,有大智慧,大胸襟。只有這樣,凡事包容﹑凡事相信﹑凡事盼望﹑凡事忍耐,人與人的關係才有意思。

愛,是愛他這樣的一個人,不是愛他作這種模樣的一個人。

若然Oscar Wilde明白上述,也許,他就不會認為"兩者都失望了"。

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

鏡頭下的一些事,一些情。


















自愛上攝影後,方發覺鏡頭後的一剎,都像千言萬語,比文字更震撼。

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

丟下了十年的筆

人生變幻多,正如我又會將丟下十年的 Blog 重新再寫一樣。

還記得從前不是叫 Blog 的,網上的網絡資源亦未有今日般發達便利。大家都是以text mode為主,在免費的網絡空間 (多數都是 Geocities) 上各佔一隅,趕潮兒般寫下像隔靴搔癢般的風月文章。當時那個能在自己的空間上以走馬燈式的文字做個 heading,又或會以一兩首 midi 作背景音樂襯托,已經是一件了不起的事,那人的 guestbook 一定會留下密密的留言,又必定會有慕名者求教如何為上述作設定......

大抵讀文學的人都愛空想,愛作無病的呻吟。好聽的叫情景雙融,難聽的叫為賦新詞強說愁,從前留低的文字,大抵都是長嗟短嘆,無病呻吟之作,今朝為此娘歡歡喜喜,他夕為那姝愁愁戚戚,還大言不慚的留諸網上,今日回首,情何以堪。

"少年不識愁滋味,愛上層樓,愛上層樓,為賦新詞強說愁。 而今識盡愁滋味,欲語還休,欲語還休,卻道天涼好個秋!"

然而......

嘗聞傾國與傾城,
翻使周郎受重名,
妻子豈應關大計,
英雄無奈是多情。

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

秋夜隨思


秋夜,涼如水,
難得浮生,覓友尋醉。
須臾,乘舟渡港,
至濱,滿岸燐光,
心泰然,信步而行。
秋風颯爽,舉目勝景,
樂也,更樂之樂其樂也。

日出

「黎明前的天空往往是最黑暗的」- 佚名。

我走著。六個月前,我走在黃昏的夕陽中。雖然心中明知它終歸必須落下,但在它沉下並消失在地平線遠方的一剎,心中還是悸動的。怕的,不是怕夕陽落下旭日不再昇上,而是在這個浪蕩的冬日晚上,日短夜長,那夜裡泛起的刺骨寒風和噬人黑暗把那對旭日再昇的信心磨掉了。

我走著。那段六個月長的冬夜,寒風蝕骨。我雖然已有準備並一早帶備寒衣,但無情的北風仍然凜冽地哀號,像要把人吹掉一層皮,把一個寒夜中趕路的旅者吹得雙膝要靠在地上。在這段夜間,在我的左右,我看見有很多相陌的同路人,有些仍然努力的挺著寒風前進,亦有一些同路人不敵凜冽的寒風倒在地上,亦有些同路人看準月隱星沉,索性倒在地上沉沉睡去。我看,我倦,我想,但我知我不能睡,因為我怕我一睡就會錯失那偶而在雲間露面而出來引路的星光。

我走著。夜中我看見一排排沒有燈光的小屋,我走近,輕輕的叩在門上,在寂夜中更顯得更明確響亮。沒有回應。當中有些是人去樓空的房子,但有些我明明看見門後是躲著一排排飢渴的眼睛,莫非這個寒夜已把人人的信心都磨滅掉,擔心一開門後那空虛那噬人的黑暗會淹沒這房子?我唯有再聳一聳肩,再度冒風而行。

我走著。身邊同路者越來越少,有時我甚至會想到我正在獨行。忽然,我看見遠處一點亮光,那光點炫人心靈,我抖擻起來,向著光源邁步。慢慢地,我漸漸看見有一群人聚在一起,他們聚在一堆營火邊,邊說邊笑,互相說著勉勵的說話。他們並不是在寒夜中趕路的人,不過是在寒夜中相聚的朋友。我走近它們,感受他們的暖意和同伴感,他們毫不驚奇,並慷慨的給了我一塊肉。我張咬一口,那汁液流入口的一剎那,我仿如重生,它讓我忘掉辛酸,再度提氣上路。

我走著,慢慢的感受到身邊風停了。我抬頭,看見天邊那一座山的背後,隱隱透出光影。天亮了。仲使這未必是一個讓晨光慷慨地灑在地上的暖和早上,但對一個走了一整夜身心疲倦的旅人來說,已經是一個美好的日出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我感謝Victoria 在我夜行時的容忍,支持與接納、家人(特別是母親大人)的諒解與支持、我的巧鬆d的鼓勵、還有給我這一塊肉的你。